13718805_926967427412470_5305208164644124973_n.jpg  

李賢康老師是師承盧氏結構的創始人-盧正文老師,其武術學的根源為盧氏結構及其自身為教授工科的老師的力學理論組合而成。第一次知道這位老師是因為張老師去拜訪其師兄何宏財老師回來,說起何老師推崇這一本書。後來何老師至本地為大家講授太極拳一些拳理時,也多次引用這本書,但那時本書只有出版卷一內功篇而已。


2016年武學書館劉社長再度出版本書,再加了卷二拳法篇及卷三槍法篇,使其更加完善。可惜卷三原本還要加入刀法篇,卻因李老師年歲已高,沒有加入,真是遺珠之憾。
最近大病一場,加上因為做大腸鏡檢查,改吃低渣食物加上服用瀉劑,體重一下減輕了4公斤,又適逢颱風假,趁在公司值班把李賢康武術學中所附的影片看完。
還是針對卷一內功篇,寫一點點讀後小心得(因為太深的部份看不懂)。


李老師認為中國的武術內功只有二項,就是樁功及易經筋二項,須練樁功,接著才學練習易經筋。

14495492_980633442045868_253051282263810501_n.jpg  
樁功部份,他稱為戴龍邦內功混元氣,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練習,以正式為練,偏式為用。第一階段為四肢肌肉的拉伸,動作如第二張照片,特點在於屈肘在110-140度間,膝屈在135度間,身前俯,這個樁功也是盧氏結構第一個樁功。

14470449_980665718709307_9155587924036994644_n.jpg  

第三張照片是第三階段,練習關節鎖定,前後上下介面的連接。

14462788_980633445379201_2103462660304509772_n.jpg  

第一張照片是偏氏中拗步的示範動作,順步就是形意拳的三體式。
易經筋部份:一般稱的易筋經,李賢康認為叫易經筋才對,還把易經筋分為陽易經筋及陰易經筋二大類。

13716081_926967470745799_114583980697054279_n.jpg  
李老師認為易經筋練的就是經筋,也就是肌肉,肌肉可分為表層及深層二大類,練表層的就是練十二經筋,所以稱為陽。練深層肌肉就是形意的搜骨,因為在深層所以稱為陰。二者都要練,互換。

14517511_980665735375972_4779269686481047598_n.jpg  
每一部位還可以分為前,外側,後面及內側,學工就會如此分類,陽易經筋他再分為四個階段練,1.手臂 2身軀 3腿 4 頭。手臂部份可以用太極拳起勢,攬雀尾來練。

其中攬雀尾要以掤 擠 捋 按的順序練。

14441027_980665758709303_4041747501092771002_n.jpg  
陰易經筋的練習次序是1.脫殼 2.換影 3.拭骨 每一個都要分手,身,腿。脫殼的動作就類似盧氏結構套路的起勢。
第四張照片是陽易經筋中的太極拳掤,第五張照片是陰易經筋中的換影,二者最大區別在手大母指。


可能跟學工的關係,個人覺得他定義清楚,分的步驟算合理。這些理論都可以在形意, 八卦, 太極拳,手臂錄及萇氏武技書裡找到,只是李老他把這些用理工的理論重新訂義,分析,成一門學科,也去掉一些無法驗證的東西。

13770450_926967437412469_5655291626112058168_n.jpg  

李老師也有創新,如他將手臂錄的圓機分為十種,稱為十段錦。

13731686_926967480745798_4969323765173316018_n.jpg  

槍術也有其獨道見解,因槍之一道,末學認知不深,故不加以評論,以免被方家恥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江水月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