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jpg   

杜公手稿
(一 )太極拳體系即宇宙地球繞太陽之體系也。地球自轉而分畫夜,而分陰
陽,是為自轉。地球繞太陽轉一年一週,而分四季,即春夏秋冬是為公
轉。兩種轉動不惟不能停息,且須依軌道相連接相內外相套,不能分離
。由是悟到在太極體系自轉與公轉亦是相套相連接,緊緊相扣不能分離
。太極體系之自轉為何?即左手掌以手腕為中心順逆翻轉。左足則以足
踝為中心,足掌順逆翻轉是為自轉之根源,就是太極拳發動之原動力。
不翻掌則無纏絲勁;翻掌不正確,則纏絲勁不能暢通,此屬形於外者。
纏絲勁發源於內勁原動力在丹田 (神經叢 ),丹田不動,則內不動外不
發。先由丹田發於內,同時手足被傳自動於外,然後腹胸脊腿跨膝踝等
隨之公轉。因整個系統為一體關連,故能一動無有不動,是以身隨步轉
,臂提手動,擴及於四正四隅,充沛乎上下六合。但全身四肢百骸為整
部機器組織複雜零件眾多,憑空想像不易了解,今舉太極拳老架第一勢
金剛搗碓為如左。


(一)起勢
(甲 )站立姿勢 虛領頂勁、氣沈丹田、含胸拔背、沈肩墜肘,兩腿與雙肩
同寬,兩足尖向裡勾,使襠開有圓虛之感。此節最為重要,每見有人或學
生以雙足尖外開八字腳型站立,下蹲即為尖襠。在進行無論何勢,不惟不
能穩固,且上下不能配合,弊病百出。練拳者往往忽略小節,故再三強調
特重視之。(足尖安排將後足掌踏實地面,五指抓地,使足掌心空起吸盤
作用鞏固足掌與地面結合。)
(乙)開始動作 以上按規定站立姿勢正確後,兩掌附兩腿上,手心向內,動
作開始。兩掌順纏轉動掌心向上 (順纏為陽 ),兩臂隨掌轉順肱向上提
起與兩肩平。這階段中兩掌為自轉,而捲肱上升為公轉。
(丙 )兩掌繼續自轉,而後同時逆纏 (逆纏為陰 ),而後同時轉動掌心向下,
收到雙肩前,兩臂隨兩掌,倒捲肱收到雙肩前是為公轉。
(丁 )兩掌繼續自轉,由外往內逆纏兩小圈,由肩前下按,同時雙膝隨掌逆纏
兩小圈向下屈,全身下蹲完成起勢。


(二)搗碓準備動作:
兩膝下屈不動,兩掌順纏,左掌由左膝側面帶動左肱,向左側旁邊豎
起立掌,與敵方右掌相搭,自己右掌向左膝橫插過去,置自己左肘之下,
掌心向上時先將右足尖向右移 30 度,左足尖翹起後跟擦地前進,同時右
掌順纏伸右臂繞過敵方右肘下再逆纏繞圈住敵方右臂上代替。我方左掌與
敵方右掌相搭作掤起勢,同時我丹田內轉,作閃戰,暗地身子向右抖然一
轉,右手採住敵右掌,反轉向上翻,同時我左掌附於敵右肘下向下按壓 (
是謂掣肘 ),同時左臂向自己懷內轉圈,與右臂所繞轉之圈相套,這時左
掌已附敵右肘上用力下按壓,與自己右掌配合成捋勢。此時敵方不得已必
須抽回右臂,則我方用採列肘靠順勢隨敵後退,雙掌附於敵右臂原位不變
而前進,同時以我左臂為掩護,右掌變拳改為攻勢。

 

4.jpg  
(三)實施金剛搗碓:
由以上 (二 )右掌變拳改為攻勢後,即將拳背向上 (拳心向內 ),同
時右膝上提一齊上進,拳背攻打敵下頦,右膝攻打敵小腹。為預防敵擒拿
我右拳,右拳逆轉垂直向下對準左掌心內作搗碓工作,同時右足向下地面
震足,沈著勁整,有深入地下感,這才是真正金剛搗碓的正確姿勢。常見
有人將拳往橫方側搗收於左掌心,這是大大的錯誤。試深研古人比喻一事
皆真真實在,從來不隨便模糊,那有向橫側方搗之理,且為敵方反擒拿為
重要之訣竅,不能疏忽也。
結論:短短二勢內容包含豐富,重要拳法俱備。


(一)閃戰心法
(二)掤捋擠按採列肘靠八法俱備
(三)纏絲勁之順逆纏絲及進退左右與十二種纏絲完全俱備。
(四)左右雙掌及雙足陰陽之變化
(五)左右雙掌雙足虛實之變化
(六)雙胯開襠之重點心訣竅
(七)左右雙掌環繞相互套圈之方法
(八)自轉公轉之分析,相互關連,不能須臾分離理論之強調
(九)金剛搗碓正確姿勢重要性之惇惇中述。
(十)左右雙足尖足掌站立與練拳時要領與調整方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杜毓澤 陳氏太極拳
    全站熱搜

    千江水月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