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190150a.jpg    

 2014年時在高雄認識了陳有本大大,那時還沒有很熟(沒有辦法,因為個人很宅又不長於與新朋友交談互動),2015年高雄太極熊貓王大大舉辦忽雷十三大杆研習時,正好與陳有本大大同一班,在同甘共苦之下,就逐漸比較熟悉,才知道陳有本兄師出名門呢,目前在杜毓澤宗師陳氏太極拳直傳王嘉祥宗師之徒,林忠石老師門下習藝。

林忠石老師耳聞其大名很久了,最早在王嘉祥宗師收徒大典的影片中就欣賞過林老師趙堡忽雷架的演示,令人耳目一新,後來在高雄陳氏太極拳盃比賽,親眼欣賞到其趙堡忽雷架及其他杜系陳太拳架,後來在文化中心表演時又再次欣賞到林老師演示杜系陳氏太極拳老架。陳有本兄在2015年中後,就約我到高雄一行,並想介紹我去拜見林老師,但工作一直很忙,總是無法成行。

2015年10月左右吧,林忠石老師的師兄弟李春生老師帶師母回東石,順道來拜訪嘉義的師兄-張朝晉老師。示範了一段陳鑫的新架,並講解了金剛搗碓及摟膝拗步勁由背後往下經腳底朝上捲的練法,接著示範為何要如此練習,果然與老架有不同理趣呀。

心想答應陳有本兄要去高雄拜訪都快過了幾個月了,想在春節過年前把這件事了結,除了林忠石老師之外,順道可以回訪李春生老師,加上有本兄要帶我去吃樂山娘拉麵,在興趣及美食雙重引誘下,於是約了1月23日週六上午,寒流來襲,下雨時節,當天南下高雄。 

P1190144.JPG  

 由於時刻看錯了,原本預訂8點到,卻到8點20分才到,讓有本兄在寒風細雨中多等了20分鐘。一見面有本兄就說林忠石老師已經打過電話問我為何還未到高雄,穿著有本兄準備的雨衣及安全帽,前往三民國中,路上有本兄說他們平時在三民公園練習,下雨就改到三民國中。

到了三民國中就看到林老師在樓上向我揮手,林老師只穿著藍色的短袖衣服,下身穿著與張朝晉老師相似的褲子及腰帶,在這麼冷的天氣,與其握手,他的手還是熱的,真是功力雄厚。林老師說他在高雄仁愛之家見過我,我馬上回答,應該是林老師記錯了,我沒有到高雄仁愛之家見王嘉祥宗師,那應該是張朝晉老師的弟子。

因為已經遲到了,馬上就向林老師請教,林老師很客氣的反問我一些問題,並解答我的疑惑。林忠石老師這裡主要教授杜毓澤宗師的陳氏太極拳,依印象所記,約有老架一路,砲捶,新架,另外有根基架一路,二路及三合一,陳子明架,趙堡架等等8至9個架子,另外還有六合刀,林老師說是屬於螳螂拳系統,較適合年輕人練。他本身以前是學跆拳,後來也有學過一些國術,目前專精在杜系陳氏太極拳。他說練陳氏太極拳要以老架為核心,再學其他的架子才能得心應手。

他所傳授的架子中以根基架最為難得,是得自杜爺晚年直傳王嘉祥宗師,目前杜系門中也只有他在傳授,十分難得。隨即請他的弟子一一演示老架、根基架一路,陳子明架及趙堡架。林老師也為我演示了根基架二路部份及砲捶前段,真是太開眼界。

林老師也要我演示部份的老架,砲捶及新架,並一一指出明示我在練習拳架上的缺點,及如何改進,並要在場師兄也說出他們對我的看法。

基本上我的缺點如下:

1.沒有立身中正,中軸不正,會偏移,如此便無法達到陳鑫所說的左手管左半邊,右手管右半邊。

2.有做到節節相連,但在節節串貫上還差了一點。

3.雙肩雙跨尚未鬆開,再上中軸沒有定位,因此造成節節無法完全貫串。

4.外三合未合好。

5.從起勢開始就要上下相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起勢只有上半身及手在動,下半身完全不動,所以上下不相合,斷在腰。

6.金剛搗碓由下向前往上捲再落下,沒有做的很好,也就是領落尚未做好。

7.懶扎衣過渡到抱虎歸山少一個雙按。

8.許多動作沒有完全到位就過渡到下一個動作。

9.砲捶在老架基礎上,表現鬆彈暴發勁。

10.新架的倒捲肱,由背後勁到手臂還不夠順暢,因為肩未開。

11.弓步時前後腳近似平行,但後腿膝尖要斜向外側,否則無法圓襠,變成夾襠。

另外還講解不少拳理及我行拳的缺點,例如,身體下沈方法有二種,1.跨開後身體下沈,2.身體下沈同時跨開等等,真是收穫良多。

最後還留了一段時間,請其弟子為我示範鬆跨及鬆肩的基本練法。

鬆肩部份的練法是立正站好,先舉起右手臂與身體保持90度向前舉起由前過頭向後回到貼褲縫,再以相反的路線,由後往前過頭回至右側褲縫,在轉的過程中,肩部不能前後移動,如此在過頭時,上臂的轉子與肩部會突然轉一下就過去。因為我這二年右肩抬不起來,所以做這個動作非常困難,左肩就比較順利。示範的師兄說他右肩也受過傷,但如今也因為持續做這個動作而復原。我心想回家一定要每天多做這個動作,讓右肩鬆開,以免今年再度發生類似五十肩現象。

鬆跨練法的動作就如同趙堡架腿部的動作,在趙堡忽靈架陳逸民老師稱為單腳平衡,在太極導引也有類似動作,但一般做是類似裡合腿的動作,林老師這裡還有擺腳的動作,先裡合三次,再不擺三次,手也要配合,每天持續練左右練20下,半年就能看出成績了。

 領落的練法:以起勢來練,下沈時腿部形成纏絲,一般在下沈過程中可以做一次到三次。

另外還教我掩手捶練法,除了這一個基本發勁的基本功外,附帶的效果是可以治療肩頸彊硬,這位師兄說他以前脖子肩部常常很硬,就是練這一式練好的。

大家談的很開心,林老師見到李春生老師到來就留我跟大家一同上館子吃飯,並談到王嘉祥老師如何從六龜千葉寺被他請下山定居在高雄仁愛之家的經過,以及談到一些武林掌故,與李春生老師談到我可以到屏東何宏財老師處拜訪,因為杜系陳太都是從一師入門後,再到各地杜系老師處再行深造,如林老師門下二位弟子目前也是在台北新莊黃翔老師處學習,以我一個只是杜系陳氏太極拳的學習者而非門下弟子而言,林老師,李老師及其門下師兄們對我的指導真是令我十分受寵若驚。

P1190141a.jpg  

吃完飯後,林老師好意要載我去坐火車返家,但我想再跟有本兄談天一下,所以又回到三民國中,在路上李春生老師告訴我說他每天都要練四遍熱身跨部的動作,他才敢練拳及跌叉,我就馬上請教其如何練這一個動作?李老師就帶著有本兄及我回到三民國中,指導我練這個動作,並說明這個動作可以練中軸中正,並可以開跨。

練法:雙腿打開成馬步,開始不用太大,雙腳外緣與身體成垂直,是外緣垂直非內緣垂直,雙手由下在身前上捧,其實不是上捧,而是身體下沈,雙手手背相貼上舉,身體一直持下沈,雙手舉到最高時,用下擠的方式,使其中一腿伸直腳尖外擺,另外一腳彎曲,下沈開跨。然後再回復一開始馬步,反復做,改為另外一腳伸直腳尖外擺,隨著跨愈開,逐漸變成跌叉的練法,一開始也不用站的太開,逐漸加大,下沈時會有一種泉水向上湧出的感覺。這個練法記得以前好像有見過李老師示範過,以前覺得很簡單,原來是重心左右移動所以覺得很容易,如果重心不 隨便移動就不是那麼容易做了。

發勁要配合命門開合,像開傘一般,可以用拳或掌推頂牆來練。

另外再度對上次來嘉義時示範那些動作做進一步的說明,並要我反復多練幾遍加深印象,否則一回家,明天馬上忘掉,那就白來了。

最後李老師請有本兄示範根基架的退步壓肘前面的動作,很像八極拳的頂肘,身體一沈,自然可以把對手擠頂發勁出去,要領是鬆跨下沈。

到了下午三點過後,李老師好意載我去高雄火車站,結束了這一天的練習。這次是真是感謝有本兄的引見,讓我這個外人得以見識到杜系直傳的陳太極拳的風貌,也見識各個杜系老師不同的風格及內涵,真是不虛此行,只是樂山娘拉麵可就要待下次有緣再品嚐了。

這一篇體例是摩仿網路武術採訪名家-江馬摩大大的寫作方式,但馬摩大大的文筆及幽默是天生的,不是我這老人所能比擬的,回頭看看,無非如同畫虎類犬一般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氏太極拳
    全站熱搜

    千江水月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