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有計畫要寫這一篇的,一方面我已經有多種推拿酸痛的膏油如一條根之類,加上手上目前也有老師給的藥洗,原本是不打算做這個推拿用的藥洗的,但因為做藥膏時多次到沙鹿的中藥店去配藥,在105年 8月第 2次做完藥膏後,再度前往湯鹿時,用踫踫運氣的方式問問能配出藥洗方時,答案居然是肯定,於是與朋友一共配了4帖藥洗。
藥方就是在沙鹿菜市場這一家中藥房配,在沙鹿光田醫院同一條街上。
開始向台中大肚趙老師父學習時,初次練盤肢時,弄得手臂及腿常常酸痛,趙老師父拿出他的泡的藥洗給我們使用,擦一擦,隔天居然就不酸痛了,於是跟老師父要了一瓶藥洗回家。後來老師父也傳了藥洗方,那時並不當一回事,只知道這一方是用來推拿,但不能飲用,否則男生會倒陽。後來有一回練習時天氣熱,師兄開電風扇時,不小心吹起了一疊紙,拾起才發現另一個藥洗方,老師父認為我們練習認真,這藥方是祖師爺有意把藥方傳給我們,所以他就把第二個可以外用內服的藥洗方傳給我們了。
藥洗第一個方子是純外用,藥材共26味,主要澤蘭、莪朮、大黃、枳売及紅花為主。
藥洗第二個方子是內服外用均可,算是補藥酒的一種,藥材共37味,主要是以黨參、蛤蚧、海馬、人參、鹿茸、海龍及巴戟等為主,算是四物湯的加減方了,有位中醫跟我談到,一般傷科的藥方大都以四物湯為加減方,依情形做增減,如生地改熟地,赤芍改白芍等等。
都是配上600CC的紅標米酒,如果要更好,可以用米酒頭來泡,或是另外再加一瓶高梁酒亦可,因為市面我買的紅標米酒是300CC,所以我一共買12瓶。有些資料提到,如果要加強藥效,可以再加一瓶600CC的高梁酒進去。
我是買桃太郎9罐裝的玻璃罐,一罐就是600CC的容量,因為考慮以後還是會再加量,但又不想買太大的,於是買9罐裝的。
打開就是長這頭德性。
上面除了紅色蓋子,再加了一個保護蓋。
跟紅蓋子組合在一起就是這樣子。
我的做法是先倒入一瓶米酒,再放入藥材,才不會倒入酒時,藥材跑來跑去不知在那裡。
然後再標示這個藥材是在何時做的,夏天約10天,一般是三個月以上為主,愈久愈好。
再倒入配好的藥材,如果有人問我,為何一開始配第一方,而不配第二方呢?
因為第一帖出起來全家不會抗議,一帖只要有幾兩重而已。第二帖是補藥酒的方,家裡已經有藥酒了,再配會家庭革命。
加了半分滿就是那麼一回事的故事。
剛下去就八分滿的樣子,搖二下,讓他們酒與藥材混合。
剛買好藥材,有些藥材會浮在水面上的,過一陣子就有機會下沈了。
第一泡好就如同第一照片那般,酒的顏色只是淡黃而已,把它放在安靜的地方。
過了一天,酒的顏色加深了,變成深黃色了。
打開蓋子往內看,本來飄浮酒上的藥材有些已經沈下去了。
105年9月3日是93軍人節,也是全國軍公教第一次聯合上街頭的日子,本身是現職人員,這時候還是保持低調再低調,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老師後來全程看我練習太極劍,跟我說除了二三招要再到位,這套劍算是掌握到基本要領了。
下午到朋友家第二次把吊膏再批了18片出來(一週前是批了12片),然後晚上就是泡了10天的日子,就拿出來觀察。
本來飄浮在上面的紅花,大部份都下沈了,其他也有一二種藥材還浮在酒上。
先倒出一瓶來備用,就用一開始的紅標米酒的空瓶子裝吧。
再倒出一小瓶,可按壓噴霧式,方便外出攜帶使用。另外拿出老師前年給的藥洗,顏色比我只泡10天的味道要深且厚哦。
這一篇學習記錄是一面學一面記,所以不會很快的就完成,網友不用問為何沒有寫完?或何時寫完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