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系陳氏太極拳自2016年王嘉祥大師92歲高壽過世之後,由大弟子蔡博士接任掌門,2017年由師門眾人推介,續由屏東何宏財老師接任,陸續在各地開會,定訂主題,請杜系師門各位傳人給後進講學,讓這一門太極之藝能順利傳承下去。
在2018年某月某日,以下稍微仿效武術界網紅山林北怪的訪問體例撰寫,很擔心畫虎不成,還會被網紅要求仿效體例費。
接到王大師得意弟子張老師來電,詢問末學春末某週六下午有沒有空?何宏財老師想在門內聚會後跟幾個後進見見面。
小編末學對何宏財老師神仰已久,有一陣子還常在網上欣賞何老師的陳氏太極拳講座的影片,何老師將老架,砲捶等一招一勢分解,示範講解,這是相當花心絲的工作,何老師將其完成了,真是嘉惠後學呀。
很快的,時光飛逝,某週六的下午終於到來,本來約在某家咖啡店見面,因故取消,改在張老師寓所。
末學懷著忐忑不定的心,到達約定地點,進門就見到何老師本人笑容滿面迎接大家到來。
何老師跟大家閒談一下之後就說,如果我們的想法跟普羅大眾一樣的話,那我們的程度也就是跟他們一樣;任何學問都是一樣成金字塔型,大多數人都在金字塔的底層,往上都是少數人而已,所以我們要進步就必須在每一招每一式去找尋它的難處。
大家一聽,心裡就想,今天一定會很有收獲,會聽到平常聽不到的拳理呀。
首先他要大家演示金雞獨立給他看,看完大家演示後,何老師說大家都只做到絕對平衡,發勁不可能在站穩馬步下發勁,要像散打一般在動態下發勁,所以平時要練不平衡。
從起式開始就要坐到鬆肩跨四點,兩膝也要微鬆開,如此自然可以氣沈丹田,虛領頂勁,不用刻意要求動作。
接著他演示所謂杜系陳太常說的半馬步,並示範了如何做出靠。
還說要練出短勁的方法就是在每一式結束時,再做一次四點鬆沈,坐腕立掌。
其次何老師示範他與學生試勁的動作,何老師說他用這個動作是為避免對手傷到肩關節。
並示範二種接對方勁力的技巧,一種是墜肘,另一種是沈肩。
他讓大家都跟他接手,感覺一下,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獲。
最後何老師演示了一個他最近教給他的學生的方便法門。
初級的練法是從右手開始,首先固定右手肘不動,順時針轉圈,虎口朝下,小指朝上,順時針轉成手心朝上,再轉成小指朝上。
逆時針就是把上面的動作反過來做就行了,但要記得,如果母指領勁,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要依序靠過來,反之亦然。
如果左右手就會4種轉法,加上如抱虎歸山雙掌同時轉二種轉法,及雲手,反雲手,就會有八種轉法。
謎之聲:何老師也有示範懶扎衣前的陰陽螺旋,可以再算2種吧?
加入這種練法會練出筋力,而不是一般扇形動作,也不會練習時有虛虛的不得勁的感覺。
大家依何老師指導方式演示套路,果然有不同的感覺。
何老師表示他是把方法教給我們,而非帶大家怎麼練,練習之後就會發現老架雖然有74式,但無非都是這些動作的組合。
接下來,何老師要大家從金剛搗碓,懶扎衣,抱虎歸山等幾式分別按以前的方式及按這種方便的法門去演示,感覺它的不同,何老師並會適時抓住演示者的某一手,看演示者如何用這方法來化解何老師的抓,果然一開大家都被何老師的手給固定住無法演練,但再經其解釋示範後,逐漸掌握其要領。
何老師說這只是初步,再進一步,就是要加上肘的擰,會讓動作更順暢。
末學本來想問,接下來是不是再加上肩的旋轉,然後,腿的動作是否也可以依這個方法來練習(謎之聲:如果腿這樣子練,在套路中可能要在趙堡架或忽雷架中才有機會做的出來)
如果依這個運動模組理論來看,似乎肩是下一步沒有錯。
因為何老師要趕火車回屏東,在離開前,何老師提到,太極拳與八卦掌相同的地方就是以對手為圓心,不要讓對手發覺自已的動向,才不會產生抗力,並帶動對手轉動,他以閃通背等動作為例。
大家一面享用張老師泡的咖啡及老茶,一方面聽到這些前所未聞的拳理,真是大開眼界。
在收穫滿滿之下向何張二位老師揮手告別。
本文因為時間匆忙,沒有與何老師合影留念,所以改用六道木及白蠟鞭杆的照片代替,以紀念這次會面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