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年了,99年沒有寫幾個字,很快的就來到了100年了。


       劉德長老師說:「練拳一定要面帶微笑,身體才會放鬆。楊太是用陰手,陳太是用陽手(揚手),而且要以中指為中心軸,注意命門,後腳膝內扣,發人再加上意透過對方到其後方。」-每天為生活打拼已經很痛苦了,練拳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緒帶進來。
        「現代的有毒的東西太多被我們吃下肚子,所以每天一定要排毒,排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流汗,所以運動一定要運動到流汗,練拳也不要只練一二遍沒有流汗就結束了,這樣只是活動而已。」「運動完或每天身體有酸痛,微蹲馬步,雙手往左右平伸,用抖的方式把它抖出來,(類似收功)這樣才會把酸痛及毒素排出來,如果沒有做,練拳10遍只有5遍的效果。」


       蕭啟財老師說:「練拳要用腦子去練,不要盲修瞎練,另外要知道自己是練什麼?例如懶扎衣不要把意念放在右手或二頭肌,要放在左手及三頭肌。因為二頭肌是縮肌,三頭肌是伸肌。同樣的為何力由脊發,也是因為背肌也是伸肌。」-這裡與合氣道的科學的說法相同。


       時代已經不是以前的社會啦,練習太極拳等武術,把它當成一種興趣嗜好就好了,不要太過沈迷以致忽略了對家庭妻兒的互動,這幾年看到一些大師年老久病之後,與其家人還有弟子們的互動,久病無孝子,更何況是徒弟呢。


       興高采烈參加了一些講習,幾年後卻發現拿到的證書有資格上的問題,但小微言輕,又能如何呢???就當做是一種歷煉吧。這時也許該考慮是否一定得在太極拳這個圈子,或許走出去看看國武術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吧。


      千萬不要一時衝動,所謂火燒功德林,一時衝動出手,可能造成一輩子的遺憾,或許自己本身受盡了委屈,但不小心一出手,卻造成他人錯誤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很久都不會消除。或許找個朋友談談或是找個地方哭一哭會比較好呢。


     武術 動作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要是用丹田內轉帶動出來的動作就是對的,如果只是模仿外在動作,就算再像似,不是丹田帶出來的就是錯的。


      動作先求連續,再求到位,再逐步加上圈,把圈畫圓。再加上勁,勁先練晃,從丹田把勁引出,用晃把勁練成要發不發,先大動作晃,再逐漸縮小,如果只是求外形晃,就會變成不立身中正,用上丹田就,無處不中正。


      台灣真是一個太極拳的集散中心呀,要說是太極拳的寶地也可以,幾乎每一種太極拳都可以在台灣見到有老師在教,有學生在學習,人數只是多少而已。例如陳氏太極拳,從延禧公的老架、發科公的老架新架、陳有本的小架都有。發科公的一些主要傳人,從台灣的潘老師、王鶴林老師等到大陸的陳正雷、陳小旺都可以在台灣找到學習組織及學習的人口。


       至於比較少人學習的李景炎忽雷架,除了李祖師的兒子李火焰這一支之外,其他二支楊虎、張國棟架子在台灣也找的到,雖然台灣還是主要以楊虎一脈為主,但也可以見到百花爭放的情景。台灣楊虎系的忽雷架主要是由杜毓澤及王晉讓二位大師傳授。杜系忽雷架這一派大都由王嘉祥老師這一支在傳授;而王晉讓大師這一系比較為人所知可能是蕭治傅、陳逸民、郭冬寶、劉全科、劉德長老師等比較著名。


       一聯二圈三身轉,四分五勁五圪節,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指導方針,可做為指導者及學習者參考,一聯就是連,只要把每個動作能連接的上就行了。二圈,在動作的連續上,手要畫圓圈,腳也也畫圓圈,步伐也要走圓圈。三身轉,在一聯二圈的基礎上,再加上身轉,而身轉的的原動力中心在丹田。


       一圓、太極兩儀圖、來知德太極圖、再加上無限大的8字迴圈及外方內圓、外圓內方,購成太極拳。或許可以說一圓及太極兩儀圖來理解楊氏太極拳;來知德太極圖來了解陳太及趙堡; 再加上8字圈來理解忽雷架。


    槍的原理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核心,纏絲之理也可以由槍去理解,太極拳之功力也可以由槍去提昇。


    吸行一線,呼走兩儀,可以參照站渾元椿及性命圭旨之奇經八脈通經法。


   太極拳纏法也,向心力為順纏,離心力為逆纏。過與不及,非常重要,纏絲也如此,也不可過與不及,過與不及是為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千江水月部落格 的頭像
    千江水月部落格

    千江水月的部落格

    千江水月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