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當,很容易引發膝關節損傷,即髕骨勞損,又稱髕骨軟骨病、髕骨軟骨軟化症。生物力學證明,膝關節屈曲小於90°時,僅股四頭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較弱;當膝關節伸到130°~150°時,發力點集中,力量最強。此角度不但發力大,而且靈活,有利於各種動作的完成,此時髕骨軟骨面承受力量最大,關節面接觸範圍也最大。膝關節的穩定主要靠髕骨維持,這些解剖、生理特點都成為髕骨軟骨在半蹲位受傷時的潛在因素。
發病原因
此病大多是由於慢性細微損傷積累而成,它的發病與運動技術特點和局部訓練量過大有明顯關係。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是膝關節始終處於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膝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靠四頭肌和髕骨來維持,如果長時間過量單一鍛煉,髕骨關節面就會受到經常的磨擦、擠壓、衝撞和撚錯等,這些都易導致髕骨軟骨病。 (註1)
主要症狀
得了髕骨軟骨病,髕骨或與之相對應的關節面會變化成黃白或灰白色,並逐漸發展成軟骨的局限性纖維變、剝離和龜裂等,患者自覺膝痛、膝軟無力。開始練拳時無明顯症狀,即使出現酸痛,只要練拳時少屈膝一些,或略放高練拳姿勢,疼痛即消失。後來疼痛逐漸加重,練拳時痛,甚至上下樓梯時也痛,跑步時膝出現“打軟”的現象,傷肢反應遲鈍並伴有持續疼痛。這時若還做較大量的鍛煉,即使在安靜時也會出現疼痛。髕骨軟骨是一種關節軟骨,它的再生能力很低,一旦損傷形成缺損,就難以修復。
診斷
一、髕骨邊緣指壓痛:傷肢膝伸直放鬆,醫者一手把髕骨向內側或外側推,另一手拇指或食指觸摸髕骨內側或外側緣的下方,痛者則為髕骨損傷。
二、髕骨壓縮試驗:傷肢膝直,膝後窩外墊沙袋,醫者一手握傷肢的踝部,另一手掌垂直按髕骨,適當加力,向前、後、左、右推動髕骨,痛者則為髕骨損傷。
三、髕骨軟骨磨擦試驗:醫者按壓傷者髕骨,再令其伸屈關節或按壓錯動髕骨,髕骨下若有粗糙的擦音或擦感,則為髕骨損傷。
四、髕骨抽動試驗:醫者用手壓住髕骨,讓傷者主動收縮股四頭肌使髕骨突然向後上滑動,若髕骨下方疼痛則為髕骨損傷,做此項試驗時,需兩側對比著來作,因常有假病理現象發生。
五、伸膝抗阻試驗:醫者將一前臂放於傷者膝後側,一手推其小腿前方,並給一定的阻力,讓傷者膝由屈位逐漸伸直,若痛或膝軟為髕骨損傷。
治療
一、運動療法
1、髕骨抽動法:傷者取臥位,膝關節伸直,主動收縮傷側股四頭肌,使髕骨上移,10次為一組,反復進行2~5組,每天1次,練習時軀幹和小腿放鬆。
2.直抬腿法:取臥位,膝關節伸直,主動抬舉傷肢,10次為一組,反復進行2~5組,每天1次。練習時軀幹和健肢應保持不動,傷肢活動範圍為0°~90°。
3.旋轉膝法:兩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膝微曲,頭頸端正,下頜微收,含胸拔背,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兩手扶膝,逆時針或順時針緩慢旋膝10圈;接著左膝逆時針、右膝順時針及左膝順時針,右膝逆時針緩慢旋轉10圈;然後兩腿曲膝緩緩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兩臂前平舉,慢慢站起,兩臂隨之放下,做10次。
4.站樁療法:此法簡便易行,是增強腿部力量、治療髕骨勞損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練習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足尖與膝朝前,然後身體慢慢下降,做高位半蹲,匣膝關節保持在130°左右,要求上體平吱,重心稍靠後,軀幹放鬆自然,頭頸正直,呼吸自如,兩手臂向前平抬,肩部放鬆,肘關節微屈,手心向內,雙手指相對,中間距離約30釐米,兩手心與胸間距離約定40釐米,高不過肩,低不過臍,松胯圓臀,腳趾微抓地,兩眼平視前方;站樁時間可以從每次5分鐘逐步增加到20分鐘,每日練習1~2次,練完後慢慢伸展膝關節,靜站數分鐘即可。
二、按摩法
先在大腿下三分之—部位,用輕推、擦摩、揉捏、搓等手法依次反復按摩3~5分鐘;再固定在髕骨上,用拇指在髕骨邊緣疼痛部位刮50~100次,然後點壓委中、膝眼、梁丘、血海、足三裏、陽陵泉等穴位,最後以抖動結束,每天進行1~2次。
三、中草藥療法
將紅花30克、生川烏30克、歸尾30克、甘草30克、自然銅30克、馬前子30克、草烏30克、生薑9克混合放入1公斤酒中浸泡1周。然後將藥酒倒在8層疊好的紗布上,濕透為止,放在膝關節部位,蓋上塑膠紙,用繃帶綁好,次日清晨取下。 (註2)
四、針炙法
可取阿是穴為主,配合可選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等。同時加T、D、P燈照射20分鐘。(註3)
五、超短波理療
每次2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
六、局部封閉
髕骨周圍病點,用醋酸強的松25毫克加0.5%普魯卡因封閉。
預防措施
一、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在練拳前可先做幾分鐘慢跑及揉腰、壓腿、踢腿等,然後再開始練拳,這樣有助於機體各器官和系統較快地進入“工作狀態”,避免髕骨性損傷。
二、加強膝關節能力的鍛煉,首要的是加強大腿股四頭肌的鍛煉,如登臺階法,準備活動後,進行登臺階練習,臺階高度30~40釐米,一上一下為一次,10次為一組,反復進行2~5組,每天練習1次。練習時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
還有負重蹲起法,方法是身體負重杠鈴進行蹲起練習,10次為一組,反復進行2~5次,每天練習1次。練習時軀幹正直,充分發揮髖關節和膝關節協同克服重力的作用,不可直腿彎腰,否則影響練習效果,杠鈴重量由輕至重,同時可以負重高位半蹲練習。也可做跑斜坡、蹦跳等。
三、訓練應循序漸進,合理掌握運動量,對於初練太極拳者來講,成套練習時膝部負荷過重,容易受損傷,最好應先練單式,然後再練組合,且不能一味地練難度較大的動作及把架式壓得過低,否則會使局部負擔過重而造成膝關節損傷。成套練習應在單式練習和組合練習之後,且有一定基礎時再進行,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
四、遵循拳理、科學練習。練好太極拳首先要講求拳理,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合乎規矩。練習太極拳講究虛實的轉換,這種虛與實對掌握身體的平衡、勁力的蓄發,特別是下盤腿部著力的鬆緊非常重要。如果練拳不明白腿部力量虛實的互換,那麼兩腿膝關節就得不到休息,打拳時兩腿總處於緊繃狀態,這樣自然很累且有損膝關節。太極拳對膝部動作要求非常嚴格,如弓步、馬步都不能超過同腿的腳尖,實腳的脛骨應相對垂直,不可使小腿傾斜過度,否則會發生膝關節疼痛。太極拳轉身時不應轉動實腳的腳尖,否則便是硬擰實腳,硬擰時間長了,會損害膝關節,應做到腰帶手腳轉。
五、選擇適宜的鍛煉場地,練習太極拳應選擇在平整的草地或鬆軟的黃土地及地毯上練習,避免在水泥地或石板地上練習,以免因發勁震腳時傳遞外力造成膝部損傷。
網路來源: http://www.chinakongfu.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13
ps:感謝艾倫兄大方同意引用本文。
註1:髕骨即膝蓋前方的圓形骨,古時刑法削除此處稱為:臏。戰國有名的兵法家孫臏,即是受到此刑,才改為孫臏。
註2:歸尾,即當歸尾。生川烏及草烏皆有含有毒性及強心作用。
註3:阿是穴:無具體名稱,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或其他反應取穴的腧穴。壓之有痛、熱或酸脹、麻感是確定阿是穴的主要依據。阿是穴多位於病灶部位,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阿是穴是疾病的反。應點,同時也是治療最佳的刺激點。又名不定穴”和“天應穴”的。唐朝更有文獻記載,“阿”即指“痛”而言,“阿是”也就是“痛是”,即人體的表面壓痛點。
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皆在膝蓋周圍的穴道,前二者在膝蓋上方,後二者在膝蓋下方。
-------------------------------------------------------------------------------------
980505膝蓋的保養_太極拳札記 --安守剛老師
常聽說練太極拳膝蓋受傷,我自己也曾深受其苦,還好現在已經沒事了。
記得民國85年左右,拼了所有能請的假,每星期二、五到台北劉錫亨老師那裏學太極拳,很認真的練習鬆身法。三、四個月後,膝蓋就撐不住了,走路都成問題,只好向劉老師告假,結束這段苦練的日子。
停止練習鄭子太極拳後,還有練習九九、陳氏太極拳,可是都不能蹲太低,以免膝蓋疼動,直到發現癥結所在,膝蓋才完全恢復。
**********************************
為什麼打少林拳都不會把膝蓋傷的這麼重?練習37式並不蹲低,反而更傷膝蓋?
外家拳運動的出力方式是「爆發式」的動作,每次出力的動作、角度都不需維持很久。即是爆發力很強,也只是一瞬間就過去,「力」的流動性很快,沒有長時間停滯在某部位。
太極拳的力是持續、均勻的出力,尤其鄭子太極拳強調虛實分明,「力」的運用更是凝聚在大腿外側這一帶。長時間單腳站立,肌肉的疲勞素、肌酸囤積,影響到膝蓋關節裡面的潤滑液,就造成膝蓋損壞。
**********************************
一般人注重運動前的熱身,而忽略了運動後的疏通動作。如果練習的時間不長、不很認真的練,就用不著做運動後的經絡疏導。可是像太極拳這類容易積聚疲勞素的運動,就要做運動後的疏通經絡動作,以免日久造成膝蓋受傷。
***********************************
我的經驗是,練完拳半小時後( 等肌酸累積固定 ),把腿放在檯子上( 壓腿姿勢 ),用掌跟用力推揉大腿外側,檢查看有沒有累積的肌酸。如果有,就順著肌纖維方向推揉30到50下,直到不再痠痛為止。膝蓋臏骨周邊則用掌心輕拂摩擦到發熱,使膝蓋關節充分活絡。最後再喝一杯熱開水,幫助排除毒素。
這樣做完如果膝關節還會痛,再往上找髂骨和薦骨兩旁,如果有堆積的痠痛感,也把它推揉開來,膝蓋就會日漸好轉。
張釗漢中醫師表示:「病根不是在疼痛處,是在痛處上方約一個手掌的地方。」這原理和我的經驗是符合的。
太極拳的優點很多,膝蓋疼痛只是一點小瑕疵,如果避免掉這問題,就可以贏得更多的健康。
一點點小經驗和大家分享,猶如野人獻曝般,希望對拳友們有所助益。
----------------------------------------------------------------------------------------------------------
上篇經台中陳氏太極拳安守剛老師同意引用,本文來自奇摩部落格-安守剛的太極生活,若有太極拳或與本篇文章相關問題,請向安老師請教。
http://tw.myblog.yahoo.com/an428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