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婆羅多與博伽梵歌
1.前言 1
2.摩訶婆羅多家族世系表 2
3.人物誌及人名對照表 3
4.故事簡介 4
5.博伽梵歌原文: 1~~18章與摩訶婆羅多部份故事內容 5~
一、前言:
印度在吠陀(韋陀)時期產生了四吠陀,奧義書之後,印度古代出現了二部
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兩二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rata)與羅摩衍那(Ramay-
ana)若以這二部史詩所描寫的歷史背景而言,後者早於前者,這可以從摩訶婆
羅多的故事常引述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中可以看出。
摩訶婆羅多是一本有教肓性的歷史故事,它的作者是距今約三千五百年前
的廣博仙人(Veda Vyasa,或譯為吠陀仙人,維阿薩), 廣博仙人也是吠陀經典
的整理者。
摩訶婆羅多是一部極長的詩篇,若以成立年代及重要性,都比西方的伊利
亞德,奧德塞這二部史詩都來得早且對後世的影響也更大。它的全書可分為十
八章,各篇的長短不一,一般而言,原書的十八章的篇名如下:
1.始初篇 2.大會篇 3.森林篇 4.毗羅吒篇 5.斡旋篇 6.毗濕摩篇
7.羅德納篇 8.迦爾納篇 9.沙利耶篇 10.夜襲篇 11.婦女篇 12.和平篇
13.教誡篇 14.馬祭篇 15.林居篇 16.杵戰篇 17.遠行篇 18.升天篇
所謂"摩訶婆羅多"意指偉大的婆羅多族,代表這部史詩中敵我雙方的本來
是同一個種族,引申之義為偉大的印度族,因為史詩說的是古代印度人祖先的
故事。這部大史詩的主要內容是描述婆羅多族的般度族和俱盧族雙方在俱盧大
戰場大戰十八天的前因後果,所以也因此稱為大戰書。而印度不朽的聖典" 博
伽梵歌" (BhagaVad Gita) 就是在大戰時至上的意識化身(Krishna,克利修納
, 黑天)對般度族的主將阿周那(Arjuna) 的一篇長訓話。
我們的肉體如同一個小宇宙,具有二種相對的力量,一種是宇宙離心力(
avidya,無明),另一個為宇宙向心力(vidya,明)。前者可將吾人由精細導向粗
鈍,後者可將吾人由粗鈍提升至與宇宙的大我相結合。在這部史詩的博迦梵歌
中般度五子代表了明的力量,而俱盧族持國王的百子則是無明的力量。
書中俱盧族的瞎眼國王--持國王,義指維持吾人生命存在的個體,而心靈
是維持吾人生命存在個體,然心靈若缺乏爸種八別能力的幫助,則它永遠是一
個盲目的力量,所以持國國王代表了一個盲目的心靈。
全勝則是持國王的秘書,他代表了意識,分辨的能力,所以當克利修納在
俱盧戰場對阿周那講述博伽歌時,全勝將此事一五一十的轉告給持國王知道。
俱盧戰場(Kuru Ksetra) 意指整個宇宙,此物質世界,因此婆羅多族的二
個國家在此俱盧戰場進行戰爭,便表示在我們這個身體裡,明與無明這二種力
量進行一場聖戰。
盲目的心靈受到五種感覺(視、聽、觸、味、嗅覺)和五種運動器官(眼、耳
、鼻、舌、身) 的幫助,在十種不同的方向(上、下、東、西、南、北、東南、
西南、西北、東北)起作用,十乘十等於一百,所以盲目的持國王有一百個兒子
。
在梵文中知識的追求者叫做般度(Pandu),就是由粗鈍走向精細的運動,它
共可分為五個層面,物質層面(地) 最粗,再依次是液體(水),火,氣最後則是
乙太。個體靈魂在這五個層次之後則超越了一切物質之上而進入靈性的領域。
所以本書中的般度五子代表了這個五個層面。
五兄弟中偕天(Ksititatt)代表人類居住的地方,指土原素。無種(Nakula)
指水原素,阿周那(Ajuna)指火原素,怖軍(Bhima)就是氣原素了,最後是堅戰
他是五兄弟的大哥(Yudhisthira)代表了乙太原素。而堅戰意指在世上任何戰鬥
中永不被打倒。
因此一個靈性的追求者,若想通過上述五種層面,他便必須與盲目的心靈
的行為者--那一百種令人墮落的因素相戰鬥,善惡放遠無法共存,其中一個若
是畏縮退卻,必被另一方所驅逐。吾人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場與一切邪惡與粗鈍
力量的戰鬥,而吾人亦唯有堅守正法之道,方能在這場永恆之的生命之戰中,
擊敗一切障礙,從有限的生命中,成就永恆無限的大我,這便是摩訶婆羅多的
真諦之所在。
二、摩訶婆羅多家族世系表
多福后(阿修羅)+迅行王+天乘后(仙人)
|
|
布盧王(迅行王第四子)
|
|
恆河女神+福身王+貞信后
| |
| |
毗濕摩 |
(原名天誓) |
*-------- * ---------*
| |
花釧王 安必迦后+奇武王+安波利迦后
| |
| |
甘陀利+持國王 瑪德莉后+般度王+貢蒂后
| |
| |
持國百子 般度五子
(俱盧族) (般度族)
難 堅怖阿無偕
敵 戰軍周種天
等 那 (五人合娶
一 | 黑公主)
百 |
人 環(般度五子之孫)
柱
王
|
|
鎮
群
王
三、人物誌及人名對照表
目前市面上可以見到的摩訶婆羅多的翻譯本共有三種,分是中國瑜珈出版
社,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先生譯的,以及商務書局的印度二大史詩合集。可惜都
是節譯,完全的翻譯本在台灣似乎尚未見到,其中以中國瑜珈出版社出版的摩
訶婆羅多較常見,翻得也比較好,但由於書中人名及印度神話中的神名,各家
翻的都不統一,因此末學大膽以較通俗且佛教常用的神名重新將後面的博伽梵
歌更動翻譯一下,更動的部份不多,主是一些名詞及人,神之名而已。為使看
的人容易明白,故附上此書的人物誌及人名對照表,供參考之用。
人物誌及人名對照
克利修納(Krishna)--黑天,毗濕奴神的具體形象,博伽梵歌的教授者。
羅摩(Rama)--剎帝利的完美表徵,其故事詳見於羅摩衍那,在印度神話中視為
毗濕奴的化身。
全勝(Sanjaya)--山傑耶,持國王的秘書兼御者,廣博仙人的弟子。
堅戰王(Yudhisthira)--般度王的長子。
迦爾納(Karna)--貢蒂后的私生子,堅戰王之兄,在不知情之下幫助俱盧作戰。
富天王--克利修納之父。
因陀羅(Indra)--天神之王,即佛教中的帝釋天。
持國王(Dhritarashtra)--俱盧百子之盲父,般度王之兄。
難敵(Duryodhana)--持國王的長子
木柱王(King Drupada)--般度五子之妻--黑公主之父
黑公主(Draupadi)--木柱王之女,般度五子之妻。
德羅那(Dron)--俱盧族的軍隊的元師,般度五子,迦爾那,俱盧百子、猛光之
武術老師。
阿格尼--火神
阿周那(Ajuna)--般度五子之一,摩訶婆羅多中最英勇的戰士。
馬勇(Aswatthama)--德羅那之子,殺死了黑公主的四個兒子,並試圖殺死黑公
主的孫子環柱王。
毗濕摩(Bhishma)--福身王之子,俱盧王朝的長老。
濕婆神(Shiva)--印度神話中司破壞之神,在印度信奉的人很多,佛教稱為大自
在天神。其配偶之一為卡莉女神,在印度信奉的人很多。
無種(Nakula)--阿周那之弟
毗濕奴神(Visnumurti)--印度神話中萬物的根源,所有神,人之源,婆羅門神
是其肚中臍中生的蓮花所化。克利修納是其具體形象
。在佛教稱為那羅延天。司世界的維持。
曼紐(Manu)--印度神話中人類的祖先。
婆羅門(Brahman)--印度神話中諸神之長,司創造世界,在佛教稱為大梵天王,
與毗濕奴神,濕婆神合為三位一體,是印度宗教信仰的主要
神祗。
莎拉斯瓦蒂(Saravati)--學問,智慧女神,是古印度一條河流的神格化,在佛
教被稱為辨才天或妙音天。
貢蒂后(Kunti Devi)--般度王之妻,般度五子之母,也是迦爾納之母,克利修
納的姑母。
廣博仙人((Veda Vyasa)--有人直譯為維阿薩,婆羅多族的祖仙,摩訶婆羅多的
作者。
太陽神(Surya)--印度神話的太陽神,在本書中也是迦爾納的父親。
般度王(Pandu)--持國王之弟,般度五子之父,英年早逝。
偕天(Ksititatt)--般度五子之一,阿周那之弟。
十首王(Ravana)--羅摩衍那中邪惡的代表,為楞伽島(即今鍚蘭)的國王,奪走
羅摩之妻,羅摩在猴神哈奴曼的協助之下,殺死十首王,重
新帶回自己的愛妻芨多。
哈奴曼(Hanuman)--風神之子,在羅摩衍那中大出風頭,身體可變大變小,行動
神通自在,有人認為吳承恩是參考他而創出孫悟空的角色。
四、故事簡介
摩訶婆多的主要故事內容是說,婆羅多族的福身王死後,他的長子花釧王
做了象城的王,花釧由於沒有兒子,死後便由花釧王的弟弟奇武王承繼王位。
奇武王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持國,么子叫做般度,大兒子持國因為天生瞎眼,
因此由般度承繼王位。般度在做國王時犯了某種罪行,只好帶著二位妻子--貢
蒂與瑪德莉到森林中修行。
當他住在森林中時,般度的兩位妻子,一共生了五個兒子,他們就是後來
著名的般度五子,不久般度死在森林裡,瑪德莉也跟著自殺隨之而去,般度五
子便由森林中的修道仙人撫養長人。
五兄弟中的老大堅戰到了十六歲時,仙人們把他都送回象城,交付給婆羅
多族的老族長毗濕摩。毗濕摩請了慈憫大師與德羅那大師來教授般度五子與俱
盧百子各種武術及吠陀經與吠檀多的經典,不久他們就精通各種剎帝利(武士)
階級所必須學的各種技術。但因此他們的堂兄弟,持國王的一百個兒子,很妒
忌他們,而且怕堅戰會承繼王位,所以想了各替方法去害他們。
最後老族長毗濕摩出面調停,使他們互相諒解,和平共處,就這樣,般度
族與俱盧族分國而治,各在自己的國都裡統治,前者的國都是天帝城,後者的
國都是象城。
過了一些時候,俱盧族的長子難敵用計請般度族的堅戰王到象城來舉行一
次擲骰子的賭博,沙恭尼代表俱盧族贏了堅戰王。結果般度族只好被放逐出去
了十三年,他們帶著貢蒂后及他們的忠誠妻子黑公主離開了國土到森林中去住
。
般度族按照賭博時的約定,在森林中過了十二年,再隱姓埋名過了第十三
年。後來當他回去向持國王的長子難敵要求自己應繼承的一份遺產時,難敵卻
霸佔了他們的國家,拒絕把國土交還給般度族。因此兩個同族的國家發生了戰
爭。最後經過了十八天的戰爭,般度族打敗了俱盧族,收復了自己的國土。但
雙方都付出慘痛的代價。
般度五子治理了國家三十六年之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孫子環柱王,自己帶
著黑公主,穿著樹度做的衣服到森林中去修行。
以上便是摩訶婆羅多的故事的主要內容了。
五、博伽梵歌原文: 1~~18章與摩訶婆羅多部份故事內容
1.邀賭
當般度五子在老族長毗濕摩的調停之下得到國土的一半,堅戰並且在天帝
城登基為王,隨後舉行了王祭大典,持國王的長子難敵也去參加了,當他見到
堅戰的皇宮中有精晃耀眼的水晶門和許多品質精美的藝術品,並看至不少國王
甘心成為般度族的盟友時,這一切使他痛苦得無法忍受。
此時難敵的舅舅沙恭尼問難敵:「你為什麼嘆氣?為什麼愁苦不安?」
難敵回答道:「那個堅戰,有兄弟環繞旁,就好像天神之王因陀羅一般了。
童護在大會上被克利修納殺害,在場的國王沒有一人敢上前去為他報仇。他們
就像經商的吠舍種姓的人一樣,拿著自己的榮譽、珠寶和財富去交換堅戰的好
感。看到這些情況叫我怎麼能不發愁。唉!活著有什麼好處啊?」
沙恭尼說:「難敵啊!般度五子是你自己的兄弟,你不該妒忌他們的繁榮昌
盛。他們不過是享受他們那合法的遺產。他們只是運氣好才會如此富庶興隆,
他們並沒有傷害別人,你為何要妒忌他們呢?他們的強盛難道會削弱你的勢力嗎
? 你的兄弟和親戚都支持你,聽從你。德羅納,馬勇和迦爾納都在你這一邊。
毗濕摩,慈憫大師,勝車王,月授王和我自己都是你的支持,為何你還要發愁
呢?你是能夠征服全世界的,別那麼愁眉苦臉吧。」
難敵聽了之後還是沒有很釋懷,沙恭尼卻表示他有一個辨法可以不用打仗
,不流血,而且可以把堅戰等五兄弟趕出天帝城。難敵眼睛閃著光茫,一付難
以相信的樣子,只聽著沙恭尼接著說道:「堅戰他很喜歡擲骰子,可是他是大
外行,其中訣竅他一點都不懂,內行人能看見的好機會他看不見。如果我們邀
請他來玩骰子,他一定遵守剎帝利的傳統規矩接受邀請。我可以替你賭,堅戰
跟我做對手,就如同一個小孩子一般毫無辨法應付,我可以不流一滴血替你把
他的國家和財富贏過來。」
--------摘自摩訶婆羅多第二篇大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