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重點整理
中醫婦科學是根據中醫學固有的基本理論發展而來,認識婦女的
解剖、生理、病理特點,進而瞭解經、帶、胎、產規律和研究婦
女特有疾病的一門臨床一學。
【中醫婦科學的定義與範疇】
一、 婦科解剖概述
解剖名稱:
1.女子胞:這是婦女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女子胞名子宮、胞宮、
子臟或簡稱胞,是月經所從出和孕育胎兒之處。
2.血室:血室之說有三;一指子宮,一指衝脈,一指肝臟。
3.胞脈:是分布在子宮之血脈。指子宮附近所有營養與代謝的循
環系統的總稱。
4.胞絡:是連繫於子宮周圍的組織。
5.胞中:有兩個涵意,一指胞宮之中,一指胞宮所在位置之範圍。
6.子門:指子宮之門戶。相當於子宮頸及所在位置。
7.子戶:子宮的別稱。
8.子腸:子宮或陰道前後壁脫出。
9.陰戶:指外陰,包括大小陰唇。
10.陰器:指外陰部位。
11.交骨:恥骨聯合之處。
12.毛際:指陰毛叢生之處。
13.乳房:女子至青春期乳房發育明顯,是女性的特徵,它是第二
性徵之一,是分娩後哺育嬰兒的器官。
二、 月經生理
人體以臟腑經絡為本,以氣血為用,婦女主要的生理特點的月經、
胎孕、產育、哺乳等,都是臟腑、經絡、氣血化生作用的表現。
(一) 臟腑經血與月經的關係:
女子生殖器官在出生後十多年才發育成熟,一般有三十年左右的生
殖旺盛時期,以後機能逐漸衰退。月經的週期變化是女性生殖系統
生理的主要反映。
月經生理現象是指有規律的週期性的子宮出血。一般大約每個陰曆
月一行,所以28天為多見。
婦女到49歲左右,月經停止,稱為『絕經』。
月經慣常兩月一行者,稱為『並月』。
三月一行者,稱為『居經』。又稱『按季』。
一年一行者,稱為『避年』。
終身不行經,屆期仍覺腰痠,仍能受胎者,稱為『暗經』。
如在懷孕以後,按月行經而量少無損於胎兒的,稱為『激經』,又名
『盛胎』或稱『垢胎』。
(二) 月經產生的機理:
月經的產生,是腎氣、天癸、衝任、臟腑、氣血協同作用於子宮,使
之定期藏瀉的生理現象。
在月經產生的機理中,腎氣起著主導作用,天癸是促使月經產生的重
要物質。
1.天癸與月經的關係:
天癸,男女皆有,是關係到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陰精。
所謂無形之水,是對有異於肉眼可以看見如血液、尿液、汗液、唾液
、淚液、鼻液、精液等有形之體液而言。
2.臟腑月經的關係:
臟腑是人體的主要構成部份,為血氣生化之源。而月經主要在於血氣
的流通,定時蓄溢。
在產生月經的機理中,與腎、肝、脾的關係較為密切。
(1)腎
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經。它既藏先天生殖之精,又藏後天
水穀之精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身中的精粹部份,它是藏之於腎的
。這種精企後世稱為元精、元陽或元精。而所謂元者,即是最根本之
意,亦即人身最寶貴的精微物質。
(2)肝
肝為藏血之臟,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它一方面儲存血液,另一
方面則具有調節血量的作用。
(3)脾
脾胃為後天之本,血氣生化之源。「人體賴飲食以營養,而飲食之化
為精微與運行供應,又賴脾胃之功能以消化轉輸,所以維持人體的正
常生理,與脾胃功能健運很有關係。
(4)心和肺
月經除與腎、脾、肝有較密切關係外,與心、肺也有一定的聯繫。
心主血,其充在血脈;肺主氣,宣布於全身。月經來源於血海,
血海是否充盈,運行是否流暢,對月經有直接的關係。
3.血氣與月經的關係
婦女以血為主,經、孕、產、乳都以血為用。
月經主要成份是血,然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滯甚則
成瘀;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
但血又為氣之母,血旺自能化氣,血氣同步旺盛,便能互相依存,互
相資生。在月經的產生機理中,血是物質基礎,氣是血脈運行的動力。
4.經絡與月經的關係
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聯絡上下,傳遞信息,協助氣
血之運行,營養周身,使人體各組織器官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與婦女的生理、病理聯繫最密切者為奇經八脈中的衝、任、督、帶
,其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氣血運行起著蓄溢調節的作用,並將臟腑所
主的精、氣、津、血輸注於胞宮,使之有規律的蓄納精氣,定期排出經
血。
其中又以衝任二脈的作用更為重要:
(1)衝脈
衝為十二經脈的要衝,故以衝脈為名。媽一方面受先天腎氣的支持;一
方面受後天水穀精氣之滋養,所以先後天之氣皆應匯於衝脈,對維持婦
女特殊生理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任脈
任,有任養和擔任之義。任脈與全身陰脈會於膻穴,主一身之陰經,為
陰脈之海。凡經、血、津、液均屬任脈所司,為婦女特殊生理的任養之
本。
(3)督脈
督,有總督之意。督脈具有總督全身陽經之作用,因督脈行人身脊背之
中,上至頭部,諸陽經與之交會,故有「陽脈之海」之稱。
(4)帶脈
帶者,有束帶之意。帶脈始於季助,環身一周,如束帶狀,故名帶脈。
其主要作用為聯繫與約束諸經,特別與衝、任、督三脈相聯絡,使經脈
氣血的循行保持常度。
【月經的相關疾病】
一、 月經異常
月經異常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月經的正常來潮是婦女健康的表現。而
月經的異常往往是疾病發生的先兆。
月經的異常是以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經質發生異常,或伴隨月經
周期出現的症狀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定義〉
1.月經先期: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者。
2.月經後期:月經週期延後7以上天者。
3.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不按週期來潮,時或提前時或延後7天以上者。
4.月經前後諸症:行經前後或經期規律性地出現一些症狀如頭暈頭痛、心
煩失眠、乳房脹痛等。
病因病機:請參閱課本P.135~P.138的詳細介紹
保健與預防:
1.保持心情愉快以防肝鬱
2.適寒溫,慎起居,調和氣血
3.節飲食,忌辛涼,顧護脾胃
4.適勞逸,房過度,免傷氣血
5.講衛生,保清潔,防禦外邪
6.勤檢查,遭發現,預防為主
食療:
1.實熱型月經先期:芹菜藕片湯
2.氣虛型月經先期:人蔘烏骨雞
3.血虛型月經後期:蔘歸烏雞湯
4.寒凝型月經後期:桂薑紅糖飲
5.虛寒型月經後期:當歸生薑羊肉湯
二、 閉經
18歲以後尚未出現月經來潮現象,或月經已經來過,中途又停經3個月或
3個以上,就稱為『閉經』,又稱「經閉」。
病因病機
1.肝腎不足 2.氣血虛弱 3.陰虛血燥 4.氣滯血瘀 5.痰濕阻滯
預防與保健
1.注意攝生 2.保養脾胃 3.心情愉快 4.增強體質 5.飲食宜忌
6.藥物禁忌
食療
1.氣血不足型:黃耆豬肝湯、紅糖大棗生薑湯
2.氣滯血瘀型:玫瑰花茶
3.肝腎陰虛型:牡蠣烏雞湯
三、 痛經
女子在經期中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甚則劇
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者稱之。常伴有頭暈、嘔心、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
,且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又稱「經行腹痛」。
病因病機
1.氣滯血瘀 2.寒凝胞中 3.濕熱下注 4.氣血虛弱 5.肝腎虛損
預防與保健
1.生活起居 2.飲食宜忌
食療
1.寒凝血瘀型:生薑紅糖茶、鴨舌炒蛋
2.肝籲氣滯型:玫瑰花茶、韭白粥
四、 崩漏
崩漏是指經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淨,前者稱崩中,後者稱漏下。
崩與漏的出血情況雖不同,但兩者常相轉化,所以概稱之。
☆ 病因: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主要是衝任二脈受損,不能固攝經血,導致經血
妄行而成。其病因有:
1.腎虛 2.脾虛 3.血熱 4.血瘀
★ 預防與保健
飲食禁忌:
1.熱性患者忌食燥熱、辛辣刺激之品。
2.忌食酒類。
3.虛寒證換忌食生冷之物。
☆食療:
1.熱血型崩漏:
陰道大量流血或淋漓不斷,血色深紅,口乾喜飲,煩躁不安,舌質紅,舌苔
黃脈數有力。宜清熱涼血止血固經。
清心止血飲:生地、藕節,白茅根。上藥共煎取藥汁,入冰糖,頻頻當茶飲。
2.氣虛型崩漏:
陰道下血甚多,或淋漓日久不止,血色淡紅,質地量多清稀,精神疲乏,氣
短少言,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大或細弱。治宜補氣養血。
蔘耆雞:人蔘、炙黃耆、土雞。將蔘耆用乾淨紗包裹與雞同燉,至雞熟爛,
去藥包,食雞與湯。
五、 月經前後諸症:
月經前後諸症是統指婦女在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大致可概括
兩大類:
(一) 由於水納貯留所引起的症狀如水腫、乳脹、頭痛、經行瀉泄等。
(二) 是精神、神經症狀如煩躁、抑鬱等。其特點為症狀與經期有關,呈週
&am
- Jun 20 Tue 2006 12:00
空大中醫保健-4婦科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